孙策(175年-200年),字伯符,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,孙权的哥哥。他虽然拥有很高的军事才能和强大的势力,但最终没有成为皇帝,原因有以下几点:
1. 三国格局:东汉末年,天下大乱,形成了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的局面。孙策所在的江东地区,虽然逐渐强大,但并未完全统一天下,不具备称帝的条件。
2. 继承问题:孙策英年早逝,他在世时并没有明确的传位计划。孙权继承了孙策的事业,但孙权在位时也没有称帝,而是称吴王。
3. 儒家思想:在那个时代,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,儒家认为君权神授,非世袭不可。因此,即使是孙策这样的杰出人物,也不具备称帝的合法性。
4. 孙策本人意愿:虽然孙策有很高的政治抱负,但他是否真的有称帝的意愿,史料记载并不明确。而且,在那个动乱的时代,称帝并非明智之举。
5. 时局限制:孙策所处的时代,天下大乱,各国势力争夺天下,称帝可能会引起其他势力的敌视,甚至引发战争。
综上所述,孙策没有成为皇帝,主要是由于当时的时局、儒家思想以及他个人的政治抱负等因素所决定的。